
今年十月,一则消息让不少人后背发凉。那个去年叛逃到法国的俄军军医阿列克谢,突然在医院里成了植物人,彻底失忆,全身瘫痪。法国医生虽然没法下定论,但都觉得这症状太像中毒了。这哥们可不是一般人,他叛逃时顺走了俄军后方医院的数据库硬盘,里面记录着从开战到2024年6月,整整166万人次的治疗数据,俄军的伤亡底牌,就这么被他掀给了北约。
这事儿还没完,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,另一位叛徒,前俄军核部队军官安东,也跳了出来。他直接在英国接受了访问,把自己过去服役的那个保密级别超高的核导弹基地的老底,抖了个干干净净。一个叛徒被“沉默”,另一个却在高调发声,这两件事凑在一起,让人闻到了一股极度危险的气息。
一枚核弹离发射有多远
安东的爆料,简直就像一部谍战大片的剧本。他说,早在2022年2月24日,也就是冲突爆发的第一天,他所在的乌拉尔山脉地下的那个核基地,警报就直接拉到了最高级。根本不是三天后普京对外宣布的那样,而是战争的第一个小时,所有战略导弹就已经箭在弦上。
那天早上,整个基地的士兵都在忙碌,把一枚枚弹头从恒温恒湿的仓库里,挪到发射井里去。工程师们紧张地检查燃料和导航系统,确保一切万无一失。安东回忆,那段时间整个基地几百号人完全与世隔绝,手机上缴,电视只能看俄罗斯国家台,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,他们一概不知。这种最高警戒状态,持续了两三周才慢慢降级。
很多人,特别是西方的一些专家,总觉得俄罗斯那几千枚核弹头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古董,关键时刻可能掉链子。但安-东直接打脸了这种说法,他说维护工作“一分钟都没停过”。工程师们每天都在拆解、检查、更换老化部件,甚至用着通过第三方搞来的西方进口设备,来测试弹头的精度。
安东还透露,俄罗斯的核力量预算,即便在最严厉的制裁下,每年也高达数百亿美元,搞到芯片和精密零件的渠道多的是。海里的“北风之神”级核潜艇每月都出海战备巡航,陆地上的“白杨-M”导弹车到处跑,根本没固定位置,天上的图-160战略轰炸机更是把北极圈当成了自家后院。
步步紧逼的西方赌徒
安东的这些情报,就像一盆冷水,泼在了西方沾沾自喜的乐观情绪上。可问题是,人家好像并不在乎。就在安东接受采访后不久,一份递交给拜登的西方情报报告里,依然坚持认为:俄罗斯动用核武器的概率“不高”。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粗暴:普京的核学说就是一张纸,他真想用,怎么都能找到理由;他不想用,就算条件满足了也不会动。
所以,西方的策略就是不停地试探、不停地加码。一开始,俄罗斯警告说,不准用西方武器打俄罗斯本土,这是“红线”。西方犹豫了一下,然后默许乌克兰试了试,打了别尔哥罗德州的军火库。结果发现,俄罗斯除了强烈谴责,好像也没什么大动作。
这下胆子就大了。从默许打边境,到后来策动乌克兰军队在去年8月直接开进库尔斯克州,占了几个村子。再到去年11月,美国干脆批准乌克兰用射程几百公里的“陆军战术导弹系统”(ATACMS)去打俄罗斯的纵深目标。俄罗斯的“红线”,就这么被一步步地踩成了虚线。
两种语言的回应
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,俄罗斯似乎一直在退让。但沉默和退让的背后,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,一种在天上,一种在地下。天上的回应,是去年11月21日那枚呼啸而过的“榛树”高超音速导弹。它从阿斯特拉罕地区发射,以超过十马赫的末端速度,精准砸中了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工厂。
西方捡到导弹残骸一分析,心都凉了半截。这技术,明显脱胎于老式的洲际弹道导弹,说明俄罗斯把战略武器降级拿来当战术武器用的能力,完全没问题。普京明说了,这就是对美国援助ATACMS的回击。这枚导弹,就是俄罗斯秀的肌肉,告诉全世界:别逼我,我手里有你拦不住的家伙。
而地下的回应,则更加阴冷和直接。去年2月,那个驾驶米-8直升机叛逃到乌克兰的飞行员库兹明,在西班牙的海边小城被人乱枪打死。今年10月,泄露了166万俄军伤亡数据的军医阿列克谢,又离奇地变成了植物人。这些事,俄罗斯官方从不承认,但那种“叛俄者,虽远必诛”的信号,已经强烈到无法忽视。
更有意思的是,就在阿列克谢出事的同时,俄罗斯国内抓了两个给乌克兰当间谍的女人。其中一个还是个心理学家,被网络诈骗犯忽悠,骗走了100万卢布,然后被要挟去警察局扔燃烧瓶。这种“缅北”式的策反手段,跟俄罗斯那种专业、冷酷的全球追杀比起来,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。一边是雷霆万钧的导弹,一边是无声无息的清除,俄罗斯正在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,诉说着同样一件事:别低估我的决心。
结语
现在回头看,安东的叛逃,也许是整个事件中最关键的一环。他让西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窥见了俄罗斯核武库的真实状态:它不是生锈的废铁,而是一头随时准备扑杀的猛兽,纪律严明,维护精良。
然而,西方似乎更愿意相信自己手里的那份“风险不高”的报告。他们看到了俄罗斯红线的退让,却可能忽视了普京在修改核威慑原则、发射“榛树”导弹、以及对叛徒的冷酷清理中所展示出的决心。
局势已经悬在了半空中。西方继续加码,赌俄罗斯不敢掀桌子;而俄罗斯则用越来越频繁的核潜艇出海和战略轰炸机巡逻,以及对“家贼”的无情手段,反复提醒对方自己手里握着最后的底牌。低估这种决心,可能正在铸成一个无法挽回的大错。毕竟,当一个手握毁灭性武器的玩家,觉得自已被逼到无路可退时,他会做什么,没人敢去赌。
正规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