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说实话,红军城的争夺战如今看起来真有点像一场悲剧的预演。这个城市在战场上的意义太过关键,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地理位置,就像一颗锁链上的扣子,一旦断开,整条链条的坚固性都会遭到质疑。而且更致命的是,这个地方直接影响乌军近七成的后勤供应,基本就是整个乌东战区的生命线。一旦俄军占领,可能就不是单纯的失去一个城市那么简单,战场上的形势会瞬间发生质的变化。
最近这几周,交战的频率和血腥程度都暴增。乌克兰军队的“敢死队”一次次发动冲锋,都未能撼动俄军的防线。别看没有官方数据,但从现场的画面上,火力的密集程度和伤亡担架的数量,咱们都能看出来,损失简直是成倍的增加。红军城的命运,如果最终落入俄方之手,乌克兰的整个防线可能会崩塌,最直接的后果是,俄军会趁机推进到康斯坦丁诺夫卡,形成对乌军的战略包围。这种情况,乌军想翻盘的难度将成倍增加。
说到这里,不能不提德国的态度。最近德国军方放话了,说他们已经准备好应对与俄罗斯的冲突,甚至提到了在俄边境部署80万北约兵力。看着这话,也不能完全当真。首先,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启动,必须得有一个成员国遭到武装攻击,才能触发第五条。也就是说,乌克兰并不是北约的成员国,所以那个“集体防御”的按钮,并不在基辅手里。德国军方放这话,究竟是为了威慑俄罗斯,还是给自己留点“后路”?很难说,但肯定有点心理战的成分。
尤其是对内来说,这也是德国在向国内民众传递一种“军方并没有放弃”的信号。毕竟,过去两年欧洲各国的军援投入极大,库存都快耗尽了,工厂还在追赶产能。如果真要把整个北约的军队都拉到俄罗斯边境,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呢?很多军事评论员认为,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。毕竟,德国政府和欧洲的其他大国知道,真正将北约的部队投入实战,现实的难度和代价都远远超出言辞的威慑力。
说到“心理战”,这里还有个更深的背景。美方的新政府态度已经基本显现,他们对乌克兰的支持趋于谨慎,更多倾向于推行停战,而不是继续加大军援力度。据说,泽连斯基两次访问美国,似乎并没有从白宫那里得到太多支持。事实上,美国已经开始控制援助成本,避免进一步卷入乌克兰的冲突。
所以,基辅自然也把目光转向了欧洲。毕竟,德国、法国这些大国的支持,对于乌克兰来说至关重要。但德国这次的“支持”,更像是口头上的,在实质性援助上并没有太大行动,很多事还得看美国的态度。如果美国不给力,欧洲也不可能自己单独行动。这样一来,乌克兰在这场局势中真正能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了。
但话说回来,战争的最残忍之处,往往是它对普通人生活的彻底摧毁。红军城的争夺战,已经不仅仅是前线的军人和指挥官们的事了,它事关到乌东整个战局的走向,事关到成千上万普通百姓的生死存亡。弹药、燃料、食品的供给,伤员的撤离,这一切都被困在红军城的命运里。要是红军城真的易手,整个战场的局面都得重新洗牌,战斗节奏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但是,最终,还是得看硬实力。德国再怎么说得狠,北约再怎么出高分贝的威胁,面对俄罗斯强大的兵力和不断推进的战略,实际的战场力量差距,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。德国的威慑或许能安抚一下盟友的情绪,给乌克兰提供一剂“心理强心剂”,但这并不能改变实战中的硬碰硬。俄罗斯早就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,而乌克兰,恐怕只能在“谈”与“打”的天平上,不断向后倾斜。
未来几周,红军城的命运,可能就是整个战局的一个转折点。如果俄军继续向前推进,乌军的战术空间将变得更加狭窄,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,恐怕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要么做出让步,启动谈判,要么就继续与俄罗斯的铁腕对抗,而无论是哪条路走下去,都会是一个充满痛苦和牺牲的过程。
正规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